當國中覺察到自己可能是同志的時候,有許多的徬徨跟無知,
甚至會與自己對話,告訴自己這是一時的、暫時的,不會是永遠的。
在家庭經濟不富裕,無法提供網路上網搜尋資料的環境中,
我僅能窩在網咖的小角落裡開啓許多視窗,並在這許多視窗底下
掩蓋幾個同志論壇的頁面,例如:樣men。
開啓論壇時也需將神經轉至緊繃的狀態,時時關注身旁經過的
工作人員或閒雜人等,深怕有誰瞄到我在同志論壇而將我拖出去慘打一頓。
對於當時的我而言,同志的資訊除了在論壇上獲得以外,
主要的方式是透過當時在熱線當接線義工的同學-小維。
他除了向我描述台北的繁華、士林夜市的人朝洶湧,
還有他在熱線的所見所為。
得知考上東吳社工的那一刻,除想要滿足許多對於台北的想像與興奮外,
更多的是想要透過義工參與的方式進入熱線,
在這邊瞭解點什麼或做什麼。
但現實畢竟是殘酷的,因為家庭經濟的關係,
所以我得在課餘、下課時間匆匆趕往工讀,
回到宿舍往往也是十一、二點的事情,
而想要到熱線參與義工或是活動的時間就一直無限延後。
06年的暑假,是我第一次參與熱線的晚會。
風趣的opening影片、接納孩子的父母、華麗的Glance表演、
功力一流的主持人,許許多多晚會記憶都還有印象。
同年十月,陪同系上學姊到熱線教育小組開會,
並且意外地一直待到現在,尤其在每學期都25學分,
課後依然需要從士林到六張犁的餐廳打工,
每個星期一定會空下一天到教育小組,參與大家的討論。
我想我的動力來源,也許是,在這裡同志身分可以不用畏懼、也不用隱瞞。
隨著參與熱線的時間愈久,讓我感受到現在社會或許對於同志是相對性的友善,
但多是個人對個人的,整體社會無處不藏著偏見與不瞭解,
尤以近期台北市教育局的新聞,相信應該記憶猶存。
我相信這樣的現象不僅存續於社工領域、或是在校園內。
在熱線裡,八個小組與四位工作人員一直在同志社團耕耘著,
無非都是希望在台灣能夠爭取到同志應該有的尊重與人權。
但熱線的這些發聲與努力無非會遇上現實狀況,
不友善的立委(還記得跳海的王立委嗎?)、表面尊重的官員(族繁不及備載)、
校園內只為核銷經費而不清楚性別平等意義的工作人員,
熱線在這些重重困境下要努力維持機構的營運的確是困難的。
面對這些困境,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的工作人員,
更多是每個同志的參與與支持,希望今年的熱線晚會大家能夠共襄盛舉。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