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

為什麼要支持熱線?(八) / TG蝶園成員大西瓜

我們一直想做跨性別的諮詢專線很久了。

從非常多年以前,TG蝶園(跨性別團體)的大家就討論過這件事。但是考量到人力、物力等各方面的條件,資源缺乏的蝶園並無法激起足夠的能量去付諸實行。

時間就這麼地過了好幾年...

兩年前的春天,熱線的朋友主動提起:「接線室每週都還有兩天空檔,蝶園有沒有興趣一起合作辦個跨性別專屬的諮詢專線?」一切就從這個詢問開始,構思與籌劃逐漸醞釀----一位朋友結束生命的消息卻如閃電劃過圈子、震撼我們。

我見過他不多次,也沒多少對話,一位白淨又活潑的女跨男。

「請讓我用自己取的男性名字下葬。」一位跨性別者在生命盡頭,表達了心底最深沈的願望----然而,彷彿社會僵化的性別觀念在嘲笑我們一般,盡了所有的努力交涉,家屬始終不願正面與我們對話,也不願完成朋友最後的遺願。遺照被上了粉紅色底、姓名被用了女性化本名、其被穿上生前拒穿的女性化衣服;這一切,都在違背當事人生前意願的狀態下,被家屬決定(我不斷聯想起「藍調石牆T」裡,幫去世老T送終的最後一幕),甚至連蝶園朋友的出席喪禮,都被家屬認為是找麻煩與挑釁。

沈痛之餘,跨性別專線的作業更緊鑼密鼓進行,後來亦借用朋友的名字,命名為「皓日專線」以茲紀念,也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在這件事所學習到的教訓。

面對旁人不諒解與莫名的目光、與家人溝通,總非易事。而每到接線時間打來皓日專線的諮詢電話,從台灣各地、甚至國外,訴說著自己的故事,也讓我們傾聽到每位主體不同的境遇與獨特的難處。這種種不同的困難,反而顯示社會的偏見在各種層面細緻地壟罩著我們;電話中傳來的壓抑與隱忍,總是讓人不捨。對照起小時候,被父母指著鼻子罵變態、以及因資訊缺乏而當自己是怪人的日子,專線的成立讓我對社會依舊懷抱一絲希望。

目前台灣的跨性別/同志運動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,跨性別主體在同志運動裡從缺席轉而逐漸浮現發聲,熱線在這方面不但是我們的盟友,更努力充實組織自身對跨性別議題的瞭解。看到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跨性別志工在熱線貢獻心力,我也私心希望跨性別的議題能夠因此更被看見----現在熱線遇上成立以來最大的財務危機,不管身為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跨性別的我們,都不會願意看到熱線消失在台灣社會。

只要稍微付出心力參與熱線晚會,就能夠給社會多一些進步的力量----我衷心希望所有台灣的LGBT同志都能夠快樂地生活,也忍不住想到那位朋友說的:「與你們出遊那幾天,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。」

◎TG蝶園成員 大西瓜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