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6月23日 星期五

關於參加熱線聯歡晚會的經驗談




(7/1同志諮詢熱線聯歡晚會)
hans / 熱線接線義工

最近幾年,熱線的年度聯歡晚會都是我絕不放過參加的年度盛事,
從幾年前「到台北市議會參加同志晚會」的刺激,到東吳大學狹窄
校園數百同志盤據的「奇觀」,到去年從石牌捷運站女女男男的同志
朋友一波接著一波步行走向陽明大學。這些場景成為了我有限的同志
生活經驗中,雖短暫但卻異常重要的片段。

公開生活的困難度在大學時開始的同志身份認同,到向自己最好的朋友「出櫃」,其實
在這幾年中,我是很幸福的:我有大學裡最要好的一票朋友認同我的
性取向,我的高中異性戀哥兒們在我向他們出櫃後,雖不太瞭解但都
接受並支持我未來要走和他們很不一樣的人生路,研究所的指導教授
知道我的身份而不以為忤,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交到了幾個知心的好友
……。
隨著時間流轉,我的同志身份認同由起初的慌張零散,到漸漸地穩定
而結實。然而,在這幾年間,我依然隱約地感覺到:我的同志生活好像
還是缺乏點什麼……。伴隨著畢業進入職場生涯,大學同學紛紛各奔前
程,我逐漸有了一種被工作吞噬掉的感覺。除了幾個偶然吃飯互吐苦水
的好友,我的日常生活再次被拋回了異性戀中心的脈絡中。同事之間的
相親配對遊戲雖不致干擾我的生活,但我還是這麼想著:我能不能夠有
多一點的以同志身份為中心的「實體生活」呢?
需要一些社群生活與實踐
思考層次的自我認同需要透過社會實踐的答覆予以驗證。前年,我開始
加入同志諮詢熱線擔任義工,在出櫃即將邁入十年的時候,我選擇了
讓我的生活中「多加一點」同志社群生活。兩年後的今天回頭看,我想
不論是否有清楚地認知,把社會上對於同志的異樣眼光當作是「個人」
要克服的事為自己而言實在是太辛苦了。而熱線則提供出一個機會,讓
同志在生活中碰要需面對的處境與問題時,有一個「集體發聲練習」的
機會。
其實,只需要讓自己的身旁有多一些「活的同志」,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
輕鬆不少。在我的生活經驗中,我在同志的伙伴身上,得到很多異性戀
社會所無法給予我的分享與支持,特別是人與生俱來那種被他人瞭解與
接納的需求。我的同志生命成長經驗是沒有得到家庭中的協助的,所以
我在成年以後開始自己選擇我的「親密家人」,原因無他,因為我不想
只活在隱藏身份的狀態中:不出櫃有時讓生活安全簡便,勿需擔心恐同者的攻擊湧現。然而,這也是有可能要付出些代價的:倘若這導致了自我
認同的成長受限,一種「隱約的羞恥感」或許將會如魔咒般的伴我一生。
也許,我最後會失掉對我最在乎的家人與朋友公開最核心的自我的勇氣
與能力。
生活選擇、選擇生活!
身份、關係、實踐乃是環環相扣充滿張度地的連續面。回顧在大學時代
好友間相互出櫃、讓彼此成為摯友的美好經驗,讓我能夠在經歷了幾次
在不太成功的感情經驗後,依然繼續追尋著那困難但又內心渴望的親密
伴侶關係。因為我「相信」那只是我現在做不到,但是未來我一定要能
達到!其實我也相信每個人也都有著這種能讓自己的生命持續大步向前
的能力!生活是需要在實踐中被完成的,而此時此刻的實踐正決定了每
個人未來的樣貌。我很幸運地生活在九十年代,在那個有著一波接一波
同志運動的年代中成長,同志資源的持續湧現餵飽了當時嗷嗷待哺的我
,而這些事情真不應該中斷!一代代的年輕人如我一般持續長成,該當
是有更多的人齊心投入的時候了。曾經被關懷的人其實也可以更進一步
讓自己也成為有能力關愛別人的人,此刻或許正是你決定是不是要加入
與我們相偕同行的時候!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